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的“2019年60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”通報稱,抽查40批次空氣凈化器產品中11批次產品不合格,不合格率高達27.5%。這一抽檢結果再次將空氣凈化器行業的市場亂象呈現在世人面前,與霧霾一樣給人心里添堵。
前幾年頻繁發生的霧霾,強化了公眾的防護意識,也帶火了空氣凈化器行業。在傳統家電增長乏力的背景下,空氣凈化器行業成了一塊誘人的蛋糕,許多企業投資建廠,各種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。2013年空氣凈化器的零售量、銷售額較2012年增幅高達130.6%和162.7%。如今空氣凈化器品牌已由2012年的56個發展到3000多個。與空氣凈化器市場持續火爆相伴的,是產品魚龍混雜、質量良莠不齊,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質量問題層出不窮。不顧質量的擴張,無異于殺雞取卵、竭澤而漁。改變這一亂象,不僅行業企業要加強自律,政府相關部門也應發揮“有形之手”的作用加強市場監管。
首先加強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的宣傳普及。早在2002年空氣凈化器的國家標準就已經出臺,并在2015年修訂形成GB/T18801-2015空氣凈化器新國標。但這一標準的宣傳貫徹不夠,部分空氣凈化器企業甚至無視此標準濫造概念、虛假宣傳,致使市場上雜牌和假洋牌產品泛濫。這類產品無論品質、性能,還是售后服務都沒有很好的保障,給消費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。
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新國標的宣貫,指導企業理性生產、市場理性消費。根據新國標,消費者挑選空氣凈化器主要關注潔凈空氣量、顆粒物的累積凈化量、能效等級及噪聲標準等4個指標,同時還應考慮房間面積等因素。
其次加強空氣凈化類產品的市場監管。不定期對市場銷售的空氣凈化器產品質量進行抽檢,并將抽檢結果向社會公開。對蓄意造假欺騙消費者的企業,依法依規進行處罰。同時還應建立信用和“黑名單”制度,實行市場禁入;建立產品召回制度,明確對使用不合格產品消費者的補償標準。
當前市場上除了空氣凈化器之外,防霾口罩、防霾眼鏡等“防霾神器”多種多樣。“防霾”成了一個被隨意炒作的概念,讓消費者真假難辨。因此在加強空氣凈化器監管的同時,還應進一步規范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。
第三指導消費者如何正確使用。調查顯示許多消費者在凈化器的使用方式上也存在盲區,超過三成的消費者不會正確使用空氣凈化器??諝鈨艋到y對清除PM2.5的濾芯要求非常高,且要經常更換。如果居家空氣凈化器濾網長期不清潔或更換,其表面會附著大量灰塵、細菌等有害物質,不但影響空氣凈化效果,還可能造成二次的污染。但現實中34.9%的用戶不知道空氣凈化器濾網需定期更換,54.1%的用戶不能定期更換,還有的用戶直接把濾網拆下清洗,而凈化器濾網材料是一種消耗品,清洗過后幾乎喪失了凈化能力。因此只有指導消費者用好空氣凈化器,才能使其真正發揮作用。
空氣凈化器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住環境,但要徹底解決霧霾問題,還是要靠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。最根本辦法是全民參與、群策群力打好藍天保衛戰,使人們無論處于何時何地、室內室外,均可以暢快呼吸清新的空氣。
相關推薦: